亞洲資本網(wǎng) > 資訊 > 熱點 > 正文
視訊!2022年總結與展望 | 城市篇
2022-12-24 17:00:38來源: 克而瑞地產研究

2022二次探底熱點減少

2023前低后高局部先穩(wěn)


(資料圖片)

◎文 / 克而瑞研究中心

■■■

2022年,全國百城商品住宅成交規(guī)模高位回落,月度呈現(xiàn)出“先跌再穩(wěn)后降二次探底”態(tài)勢,即便四季度紓困政策頻頻也難挽成交頹勢,供應、需求、支付能力等多方面市場透支導致行業(yè)信心嚴重受損,成交增長動能明顯轉弱。分能級來看,一線抗跌韌性顯現(xiàn),累計同比跌幅居末;多數(shù)二三線城市進入深度調整期,僅杭州、成都、合肥等少數(shù)城市“熱點恒熱”。

預判未來,雖然疫情管控解禁、樓市強力紓困政策不斷,但是介于前期高增長嚴重透支需求,目前樓市已然進入拋物線右側,2023年整體成交規(guī)模預計持續(xù)回落,降幅約10%-15%。不同城市分化延續(xù),一線和個別熱點二線市場成交有望“保溫”,回調壓力主要集中在前期需求透支嚴重,基本面缺乏支撐的弱二線和內陸三四線城市,預計上半年繼續(xù)回調,到三季度才有可能局部企穩(wěn)筑底,全年呈“先低后高”走勢。

總 結

1

市場綜述:2022年成交總量驟減、全年二次探底,熱點恒熱但亦降溫、改善去化優(yōu)于剛需

縱觀近年來125個重點城市樓市成交變化,2019-2021年一直保持著高位微增走勢,而步入2021年下半年以來行情開始“急轉直下”,整體低迷走勢貫穿了2022年,即便從中央到地方紓困政策頻頻也難挽成交頹勢,房企爆雷、項目停工、居民斷貸等一系列系統(tǒng)性風險開始顯露,加之疫情反復的不確定影響,居民信心嚴重受挫,前11月成交面積僅為32437萬平方米,占2021年全年成交58%,2022年全年成交量大概率高位回落。

深度分化是當前城市競爭格局最為重要的特征,總體來看跌多漲少:上海、杭州、成都等經(jīng)歷了前期的“高熱行情”,伴隨供應放量,市場回歸理性,觸發(fā)積分的紅盤個數(shù)下降,搖號中簽率上升。北京、深圳、西安等市場局部回穩(wěn),價格倒掛盤、高性價比項目時有“日光”。廣州、蘇州、長沙等市場弱修復,外圍區(qū)域去化依舊承壓。鄭州、天津、三亞等疫情阻斷市場復蘇節(jié)奏,成交持續(xù)低位運行。重慶、昆明、南京等市場避險情緒上升,二手房成交明顯好于新房。南寧、長春、徐州等市場繼續(xù)下行,不僅成交低迷,而且房價一降再降。

細化到項目去化層面,大體呈現(xiàn)出以下三類特性:一是改善性需求相較堅挺,剛需明顯退潮,改善盤成交去化明顯優(yōu)于剛需盤。二是2022年下半年,受項目停工、斷貸事件影響,購房者避險情緒升溫,央國企、準現(xiàn)房成交走俏。三是受限于各線城市房價預期全面轉跌,以價換量已成業(yè)內共識,具有區(qū)位優(yōu)勢、降價幅度較大的項目效果更好。

2

新增供應:顯著縮量,降至5年新低,一線“堅挺”,三四線腰斬

(本節(jié)有刪減)

全國125個重點城市前11月新增供應面積不足3億平方米,相較2021年同期下跌44%。供應端整體年末翹尾不在,四季度10-11月新增供應規(guī)模較三季度月均下降15%。

房企將供應重心由一二線向一線進一步聚焦,一線前11月新增供應累計同比僅跌6%,其中上海同比上漲40%。而前11月三四線城市無一供應超千萬平方米,徐州、佛山、惠州等頭部城市均供應縮量嚴重。

(1)總量:前11月僅供應2.9億平,同比降44%,四季度仍低位波動無翹尾

據(jù)CRIC統(tǒng)計,2022年前11月全國125個重點城市商品住宅新增供應面積2887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4%接近腰斬。受來自成交端的銷售壓力和新開工萎靡,全年新房供應規(guī)模縮減至近五年低點。

從月度表現(xiàn)來看,三季度是全年供應高峰,其次是二季度,但二者均為超過1億平方米。且根據(jù)11月商品住宅供應面積僅環(huán)比增18%(低于2021年同期環(huán)比增33%)來看,四季度年末供應翹尾規(guī)模看低。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2022年前11月月均成交規(guī)模較2021年月均下降44%,但下半年月均成交規(guī)模較上半年上漲15%。下半年部分央國企在樓市尚有余溫的城市積極通過推出優(yōu)質項目回籠資金。

通過估算24個重點城市12月供應量,預計12月共計新增供應1712萬平方米,環(huán)比上漲25%、同比下降21%。受主要城市供應激增推動,預計全年商品住宅供應面積同比降幅較前11月略有收窄,收至35%左右。

四季度以來中央已出臺了多項金融端和政策端對房地產市場的利好。故房企對部分重點城市加強了推盤規(guī)模,以求在年底搶收新激活的購房需求。上述城市主要可分為兩類:一類是2022年樓市成交始終較好的強一二線城市,如北京、上海、成都、杭州、蘇州等。另一類是樓市相對較差,但已長期供應低迷甚至“零供應”的二三線城市,如西安、青島、徐州、常州、南寧等。

(2)能級:一線前11月同比微降6%韌性較強,二三線跌幅超4成

分能級來看,2022年前11月一線城市整體新增供應面積297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降幅為各能級最小。分季度來看,三季度供應顯著放量,7-9月入市商品住宅超1千萬平方米,10-11月一線城市入市僅50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3%、較三季度月均下降30%。其中最為突出的是上海,四季度新房供應仍繼續(xù)放量,在“保剛需”的方針下多位于外郊環(huán)區(qū)域。上海10-11月累計供應210萬平方米,同比上漲6%,前11月累計同比上漲達40%。

僅極少數(shù)二線城市四季度供應增加,前11月整體二線供應同比接近腰斬。10-11月僅南京、成都、寧波、杭州等供應力度加強,其中成都和杭州兩月新增供應超300萬平方米,較三季度月均分別上漲49%和35%。弱二線城市供應繼續(xù)縮量,如南寧、沈陽、福州等均較三季度月均腰斬,其中蘭州前11月供應累計同比下降接近九成。

三四線城市前11月整體供應面積13994萬平方米,同比降47%;其中10-11月僅新增供應230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7%、較三季度月均下降23%。分城市來看,超過9成供應規(guī)模同比下降,同時分化現(xiàn)象加劇。泉州、舟山、珠海、常州等城市10-11月供應力度強于三季度。而其余城市商品住宅新增供應規(guī)模大幅削減,如南通、紹興、九江、威海等10-11月新增供應不足10萬平方米,較三季度月均再次腰斬。

(3)新增供應TOP10:成都、杭州破千萬,三四線城市無一入榜(略)

3

新房成交:規(guī)模驟降四成、先降后穩(wěn)再探底,僅京滬杭蓉等少數(shù)“熱點恒熱”

(本節(jié)有刪減)

2022年前11個月,全國商品住宅月度成交表現(xiàn)出“增-降-穩(wěn)”的變化特征:伴隨著紓困政策密集疊加,二季度迎來成交放量期,三季度穩(wěn)步回調,四季度基本低位持穩(wěn),市場底至。分能級來看,一線韌性較強,跌幅在不同能級中居末;二三線跌多漲少。事實上,僅京滬杭蓉等少數(shù)城市“熱點恒熱”,改善去化表現(xiàn)顯著好于剛需。

(1)總量:前11月同比降37%,四季度“水分”擠出后筑底企穩(wěn)

CRIC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全國125個典型城市2022年前11月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合計3243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7%。

從月度走勢來看,一季度低位徘徊,二季度逐月攀升,三季度高位回落,四季度企穩(wěn)筑底:10-11月全國125城成交量達5636萬平方米,較三季度月均下滑10%。事實上,二三季度部分城市諸如青島、蘇州存在不同程度成交“假備案”、人才用房集中網(wǎng)簽等“注水”情況,四季度伴隨著各地政府托底能力減弱,市場底逐步顯現(xiàn),值得關注的是,四季度政策轉向,“金融16條”后轉向保主體,但是房企融資層面利好尚未對市場信心有明顯提振作用。

通過估算24個重點城市12月成交量環(huán)比增長33%,預計全年商品住宅成交面積高位回落,同比降幅達36%。

分能級來看,一線城市韌性較強,全年累計同比降幅收窄至23%。其中上海、廣州均迎來了供應的集中放量,房企在年末加緊推盤搶收業(yè)績,以此帶動成交量大增,上海更是實現(xiàn)了全年累計同比微增2%的佳績。相較而言,北京略有回落,同環(huán)比齊降,并未出現(xiàn)翹尾行情。

二三線城市環(huán)比持增31%,同比下降23%,各城市環(huán)比漲多跌少,仍舊呈現(xiàn)出“強者恒強”的分化格局:杭州、成都12月單月成交量均突破100萬平方米,改善盤持續(xù)熱銷。變化情況來看,僅蘇州、長春環(huán)比小幅回調,杭州、合肥、廈門、寧波等同環(huán)比齊增,迎來一波集中放量行情。而從全年同比跌幅來看,成都、西安等西部區(qū)域中心已收窄至15%,購房需求相對穩(wěn)定,行情自成一體。

(2)能級:一線跌幅2成居末,杭長受限供應、成交顯著縮量

分能級來看,一線城市成交表現(xiàn)堅挺。受限于供應縮量,10-11月月均較三季度月均大幅回落20%,不過前11月商品住宅成交面積仍達267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4%,整體跌幅顯著小于百城平均。北京、上?!盁狳c恒熱”,上海4-5月封控后基本按照一月一批次速度加快供應,前11月成交面積累計同比僅小幅微降5%。廣州、深圳市場尚屬筑底階段,前11月累計同比跌幅均在3成以上。

二線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共計1385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1%。城市分化持續(xù)加?。?/strong>西安、成都獨占鰲頭,仍是“成交大戶”,前11月累計同比跌幅收窄至2成以內。而跌幅較為顯著的主要分為以下幾類:一是以杭州、長沙為代表的供需錯配類城市,這類城市顯著特征為核心熱、外圍冷,受限于供應節(jié)奏和結構問題,成交大幅回落;二是重慶、天津、鄭州等人口基礎不弱,短期被“情緒錯殺”類城市,今年受市場下行、開發(fā)商爆雷停工、疫情反復等多重負面影響,成交跌幅均在35%以上。三是福州、南寧、蘭州等經(jīng)濟欠發(fā)達的弱二線城市,省會存在感相對較低,居民購買力嚴重透支,部分在售項目“降價”也難促進銷售去化。

三四線城市共計成交1591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6%。95個重點三四線城市普遍遭遇成交下滑,共計85城前11月成交面積同比下降,蘇北徐州、泰州、鹽城和都市圈邊緣三四線三明、蕪湖、南通等同比跌幅均超50%。前11月成交面積基本與去年持平的城市中多為江門、肇慶、金華、昆明等依托本地改善需求支撐的內生型城市,市場韌性相對較強,城市基本面尚有支撐。

(3)成交TOP10:成都奪魁,上海、西安3年來首入TOP10(略)

4

房價:持續(xù)下行,一線漲幅收窄、二三線同環(huán)比降勢持續(xù)

(本節(jié)有刪減)

2022年四季度,全國各等級城市房價指數(shù)繼三季度持續(xù)回落,至11月70個大中城市中超過50個同環(huán)比齊降。前11月全國市場房價經(jīng)歷深度調整。具體來看,一線及強二線城市同比漲幅收窄,改善需求支撐房價正增。三四線城市尤其是需求透支、投資撤場的一類城市房價同比出現(xiàn)較大幅度回調。

1、70城同環(huán)比轉降,一線同比增速放緩,超50城同環(huán)比齊跌(略)

2、改善需求支撐滬深杭房價同比正增,投機型衛(wèi)星城加速回調

從CRIC監(jiān)測的2022年重點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統(tǒng)計均價看,受改善需求支撐的一線和強二三線城市房價相對穩(wěn)定,而前期過度透支的部分三四線城市房價出現(xiàn)較大回調。

具體來看,一線及長三角、珠三角城市占據(jù)房價高點,且普遍保持增長。如深圳和上海前11月商品住宅成交均價均超過6萬元/平方米,且同比分別上漲11%和15%。其次如北京、廈門、杭州、南京、義烏等居民改善需求依舊旺盛的城市,房價同比均有不同幅度上漲。而三亞隨著投資客群的減少,2022年前11月房價同比下降7%。

需求透支弱三四線和依靠大城市外溢的衛(wèi)星城市則出現(xiàn)了顯著房價回調。一部分城市如麗水、綿陽等城市需求透支后庫存高企,降價走量成為主流工具;另外一部分城市如溫州、珠海、中山、鎮(zhèn)江、宜興則由于樓市高熱時期房價暴增,脫離居民購買力水平后當前房價回調至實際價值區(qū)間;最后則是如香河、大廠等一線城市的衛(wèi)星城市,由于自身沒有足夠的內生需求,外地外溢需求退場后房價出現(xiàn)大幅度下降,如香河前11月房價同比下降26%。

5

新房庫存:廣、狹義庫存穩(wěn)步上行,37城新房去化周期超2年

(本節(jié)有刪減)

2022年整體的庫存變化延續(xù)了高位持穩(wěn),截至到11月末CRIC監(jiān)測的100個重點城市庫存量達到了5.94億平方米,較2021年末微降2%。去化周期呈現(xiàn)“過山車”模式,與成交行情“此消彼長”,四季度再度轉增,11月末高達23個月。

(1)狹義庫存:高位5.98億平持穩(wěn),一線因供應放量增幅居首

從100個典型城市庫存水平變化來看,基本呈高位持穩(wěn)走勢:上半年穩(wěn)中有降,下半年小幅轉增,高位波動。截止11月末百城狹義庫存高達59428萬平方米,環(huán)比上漲1%,較2021年末小幅微降2%。

分能級來看,各能級城市分化加?。阂痪€因供應集中放量拉動11月庫存較2021年末上漲7%,漲幅居居各能級之首。二、三線城市整體持穩(wěn),較2021年末小幅微降1%和3%,但從庫存占比來看,二三線庫存量累計占比達9成以上,疊加成交轉淡,后期去化承壓。

一線城市中,僅北京持降,11月末庫存僅為1320萬平方米,較2021年下降了4%,主要是基于市場韌性較強,居民購買力充裕,整體成交高位波動;上海則微增5%,4-5月疫情封控結束之后,供應顯著放量,基本按照一個月一批次速度加快供貨節(jié)奏,因核心熱,外圍冷,遠郊待售房源持續(xù)積壓。廣州、深圳整體成交仍處筑底階段,狹義庫存較2020年末漲幅均在10%以上。

二線城市中,內陸城市青島、武漢、成都11月末狹義庫存量均超2000萬平方米,位列本月末狹義庫存總量TOP3。各城市較2021年末漲跌參半,漲幅超10%的城市主要有以下兩類:一是供需錯配類城市,以杭州、西安、長沙為典型代表,外圍邊緣區(qū)域庫存扎堆,去化承壓;二是鄭州、呼和浩特等前期需求透支嚴重,短期成交轉淡,帶來庫存穩(wěn)步攀升。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南昌、沈陽、海口等弱二線城市,供需兩淡,去庫存效果顯著,較2021年末跌幅均超10%,庫存風險相對較小。

三四線城市狹義庫存較2021年末跌多漲少,不同城市間分化持續(xù)加?。簩氹u、日照等城市主要源于歷史遺留問題,庫存基數(shù)較大,疊加成交轉淡,使得狹義庫存漲幅均在1成以上;清遠、嘉興、常州等東南沿海城市則主要受到前期需求透支影響,成交熱度迅速轉弱,造成短期庫存積壓。此外,下跌城市主要以內生型自住需求驅動三四線為主,而短期市場熱度較高的昆山、佛山、金華等降幅顯著,庫存風險相對較小。

(2)消化周期:四季度小幅翹尾,7成以上三四線超20個月

從去化周期變動來看,整體呈現(xiàn)先增后降再增的“過山車”走勢:1-4月穩(wěn)步攀升至高點26.54個月,伴隨著成交邊際修復,去化周期轉降,至8月末跌至19.6個月,而后因成交再度轉淡筑底,去化周期持增,至11月末已達23個月。

具體來看,一線城市分化加劇,北京、廣州、深圳去化周期均在1年以上,上海則不足6個月,庫存風險相對較小。變化情況來看,廣州、深圳較2021年末均有了不同程度的上升,主要源于狹義庫存穩(wěn)中有增。而北京、上海轉降,短期市場熱度依舊較高,居民購買力相對充裕,購房積極性依舊較高,成交延續(xù)高位波動。

26個二線城市中有蘭州、鄭州、哈爾濱、大連、呼和浩特、沈陽、武漢、青島、長春、廈門、重慶、福州等近半數(shù)城市庫存消化周期超過2年,以內陸北部和中西部城市居多,成交相對慘淡;僅有蘇州、杭州、合肥等5個城市去化周期在12個月以內。從變化情況來看,商品住宅消化周期均是漲多跌少,僅南昌、濟南、蘇州等個別城市得益于供應節(jié)奏控制得當,去化周期均呈現(xiàn)回落態(tài)勢。

三四線城市形勢更為嚴峻,去化周期高達26個月,庫存壓力驟增,70城中50城去化周期已在20個月以上。其中衡陽、晉江、運城、洛陽、寶雞等去化周期均在35個月以上且較2021年末增幅“翻番”,因成交轉淡短期庫存壓力急劇攀升,值得引起高度關注。

(3)廣義庫存:穩(wěn)中有增至28.5億平,二三線漲跌參半(略)

6

二手住房:總量降24%好于新房,三季度沖高后四季度連降、一線尤甚

(本節(jié)有刪減)

2022年四季度二手房市場規(guī)模顯著縮量,全國典型城市月均成交規(guī)模不足千萬平方米。全年預計成交規(guī)模同比下降24%,月度走勢呈“先升后降”趨勢?!按涡路俊蓖苿拥某山粺岢币褳槭袌鱿?,12月典型城市二手房成交進一步探底。

1、總量:先升后降,四季度月均成交規(guī)模不足千萬平

據(jù)CRIC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2022年1-11月二手房累計成交面積1052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6%。

月度走勢來看,呈“先升后降”的規(guī)模趨勢。這主要是由于上半年新房市場房企暴雷、項目爛尾等現(xiàn)象頻出,迫使購房者轉向二手現(xiàn)房市場,尤其是次新房成交一步火爆,6月-8月26城月均成交規(guī)模達1300萬平方米。下半年隨著新房市場進一步深度調整,悲觀情緒向二手房市場蔓延,加之疫情下居民購買力的不確定性,三四季度全國二手房成交規(guī)模連續(xù)三個月環(huán)比下降,10-11月月均成交規(guī)模收窄至950萬平方米,較年內高點下降27%。

整體來看,12月全國10個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體量預計為353萬平方米,環(huán)比和同比均下降15%。預計全年10城二手房成交面積同比下降24%。

從日成交數(shù)據(jù)來看,10個核心城市有漲有跌。一線北京和深圳二手房成交進一步降溫,規(guī)模分別環(huán)比下降36%和24%。二三線城市中僅杭州和青島成交環(huán)比上揚,其余城市如南京、蘇州、東莞等12月二手房成交規(guī)模均再度縮減。

從2022年全年累計成交量來看,10城規(guī)模普降。強一二線城市中北京、深圳、南京、杭州等二手房全年成交規(guī)模預計同比降幅均超過20%。

2、能級:一線累計同比近“腰斬”,二線四季度較三季度再降15%(略)

展 望

7

新增供應:土地與開工縮量致供應顯著回落,以銷定產下一線和部分二線或正增長

預計2023年全國商品住宅供應總量仍將有較大回落,且上半年月均入市新房少于下半年。主要基于以下三個判斷:

一方面,2022年前11月300城經(jīng)營性用地成交建面同比降四成,后續(xù)可新開工土地規(guī)模大大縮減;另一方面,2023年城投平臺將對托底宅地尋求合作開發(fā),將會拖慢整體新開工和新入市節(jié)奏;最后,2023年民營企業(yè)主要任務仍是“保交樓”,盡力完成已售出未竣工項目后剩余資金對新增供應支撐有限。

分能級來看,一線及核心二線城市整體供應持穩(wěn)或者微降,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合肥等短期市場熱度較高城市受改善需求支撐,2023年預計推盤積極性較高,合肥今年土地市場成交持增,明年供應持續(xù)放量可能性較大,余下城市縮量但是推盤節(jié)奏加快,供應節(jié)奏也還會維持。

而三四線城市供應繼續(xù)縮量,已跌入歷史規(guī)模底部城市或將止跌,但回升無望。這主要基于房企將把推盤重心集中在尚有待售儲備且購買力未透支的經(jīng)濟和人口強市。弱二三線城市新房供應回升需等待庫存消化情況出現(xiàn)顯著改善。

8

成交:供應萎縮疊加需求不振總量仍回落,僅個別一二線持穩(wěn)、部分下半年或能企穩(wěn)

預判2023年,我們有兩點判斷:一是成交總量規(guī)模仍將回落,預期比2022年再降10%-15%左右。一方面是受限于供應規(guī)模大幅萎縮,即便部分城市去化熱度尚能保溫,然則供需“青黃不接”同樣影響成交表現(xiàn),另一方面絕大多數(shù)城市購房信心依舊匱乏、市場回穩(wěn)尚需時日,需求疲弱是直接影響。二是年內行情走勢發(fā)展大概率“前低后高”,上半年延續(xù)調整,三季度部分城市才當成功“筑底”企穩(wěn),部分強二三線城市四季度大概率輪動復蘇,供給改善和信心回穩(wěn)后成交小幅回升。

一線城市成交熱度延續(xù),整體成交面積穩(wěn)中微降。一方面一線城市2023年供應規(guī)模大概率穩(wěn)中微降,客觀上也會限制整體成交放量空間;另一方面,上海、北京等前期熱點城市近期市場熱度也有轉淡跡象,譬如上海,2022年共計七批次新房過會入市銷售,認籌率、去化率以及觸發(fā)積分概率均呈下滑趨勢。除非有限制性政策諸如限購、限貸的全面解綁,否則成交很難有全面爆發(fā)的機會。

二線城市成交規(guī)模持穩(wěn),強弱城市間輪動復蘇。首先今年成交規(guī)模小幅下行的成都、西安行情獨立,樓市自成一體,需求規(guī)模相對固定,明年樓市預期延續(xù)平穩(wěn)運行。其次今年調整到位的南京、蘇州、武漢、重慶、天津等或將低位回升,若利好政策持續(xù)加持,或將大大推進本地樓市的復蘇進程。最后對于當前市場仍處低迷的南寧、福州、昆明等弱二線城市,或將面臨1-3年的低位盤整期,短期成交難見明顯起色。

三四線城市成交規(guī)模繼續(xù)下滑,僅購買力較佳強三線城市尚能維持市場熱度。一方面,居民購買力尚存的部分強三線城市諸如昆山、洛陽、蕪湖等藏富于民,隨著市場信心逐步修復,居民也會由持幣觀望再入市場,樓市成交規(guī)模有望較2023年回升;另一方面,更多居民購買力已經(jīng)透支的弱三四線城市則無力支撐樓市成交規(guī)?;謴?,重點城市成交規(guī)模預期跌多漲少,2023年或將延續(xù)持續(xù)下滑走勢。

二手房市場層面,因嚴苛限制性政策全面解除,整體成交規(guī)模預期與今年持平或小幅微降。降價、掛牌量增加對于剛需相對友好,尤其是購買力受限,潛在購房需求相對較大的天津、重慶、鄭州等還將存在“買舊不買新”的情況。

9

庫存:狹義庫存高位持穩(wěn),城投托底開發(fā)放緩致廣義庫存擴容

(本節(jié)有刪減)

附表1:2022年1-11125個典型城市分能級新建商品住宅供應情況(單位:萬平方米)(略)

附表2:2022年1-11月125個典型城市分能級新建商品住宅成交情況(單位:萬平方米)(略)

附表3:2022年1-11124個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情況(單位:元/平方米)(略)

附表4:2022年11月末100個重點城市商品住宅狹義庫存和消化周期及其變化情況(單位:萬平方米,月)(略)

附表5:2022年11月末100個重點城市商品住宅廣義庫存量及其變動情況(單位:萬平方米)(略)

本文為《2022年中國房地產總結與展望:城市篇》刪減版

排版 | Jenny

轉載注明出處 : 克而瑞地產研究(cricyjzx)多謝配合!

關鍵詞: 萬平方米 商品住宅 同比下降

專題新聞
  • 消費稅征稅范圍是什么(詳解消費稅的征稅對象)
  • 農行理財產品會損失本金嗎?理財會不會把本金虧完?
  • 中國股市開始于哪一年?股市最早出于哪個國家?
  • 車險險種怎么選?家用汽車保險怎么買劃算?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最近更新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wǎng)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