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網(wǎng)絡電視臺 > 看新聞 > 國內(nèi)新聞 > 正文
"爸媽成功學":搶跑的家長焦慮 不搶跑的更焦慮
2017-12-04 16:33:47來源:

 

“今天,在我們兵荒馬亂、紛繁復雜的各種教育壓力之下,家長似乎已經(jīng)變得越來越焦慮了。”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CEO周成剛在不久前結束的第十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這樣說。

焦慮幾乎成了這一代家長的標配,很多人如此定義這一代家長:他們不一定是最好的一代家長,但他們肯定是最焦慮的一代家長。在新東方的這次家教論壇上人們也能看出:幾乎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討論都能引到焦慮上。

這種蔓延的焦慮不僅在論壇上屢屢被提到,而且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隨處可見。

最近幾個周末,六年級的北京女孩孫涵很忙。前一個周末她剛剛參加了英語等級考試,這個周末又要參加一個著名奧數(shù)競賽的網(wǎng)上初賽。當然,有考試就一定有培訓,孫涵不僅每天放學要在外面上奧數(shù)班、英語班和各種賽前突擊班,在家里也還有不少網(wǎng)課要上。

孫涵的忙碌是從六年級開始的。“從小學一年級到五年級,我們幾乎沒上過什么課外班。”孫涵的媽媽劉斌說,每天孫涵完成了學校的作業(yè),就會在他們所住的大學操場上踢足球、瘋跑。“以前也有人說我是異類,我覺得那都是聊天時的調侃。”但是現(xiàn)在,劉斌再也不淡定了。周圍隨便一個孩子手里就攥著好幾個競賽證書,“我真的能從別人的眼神中看到同情。”劉斌說,那種焦慮感“突然就全部涌了出來”。

有種觀點認為“搶跑”的家長最焦慮。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些家長不僅拼命讓孩子提前學,自己也“披掛上陣”,前一陣子各種家長群里不是剛剛上演過家長為了進入家委會而拼學歷、拼資產(chǎn)嗎?連幼兒園的家長都在“拼”。但是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原來那些看似“閑庭信步”的沒有“搶跑”的家長現(xiàn)在也不淡定了,他們甚至比“搶跑”的家長更焦慮。“人家說我們這是‘放棄療法’,焦慮死了。”廣東的家長林女士說。

是什么讓中國的家長“沒有最焦慮只有更焦慮”?能否避免這種焦慮漫無邊際的發(fā)酵?在新東方的第十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不少專家作出了理性的分析,試圖找出答案。

小學六年級才發(fā)力的父母都是看不清形勢的?

“最深的焦慮來自比較。”周成剛說。

確實,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如果沒有比較,河北省某三線城市的六年級孩子大壯,現(xiàn)在還會沿著父母的愿望走下去——“不希望孩子失去那段本可以盡量玩樂的童年時光”而盡情地玩耍。直到大壯的一次期中考試,數(shù)學只考了70多分,在班里倒數(shù),英語成績也比平時差很多。“別人的孩子都在加勁學習,我的孩子卻在玩,顯然是要被甩在身后了。”大壯的媽媽孫女士突然有了這樣的意識。

于是,一個個課外班“劈頭蓋臉”地涌向了大壯。她一下子給兒子報了4個課外班,包括數(shù)學、語文、英語和一個二胡特長班。兒子每個周末都在上課,周六數(shù)學、語文、英語各兩個小時。周日則要到離家很遠的一個音樂培訓機構學習二胡。

很多“過來人”說,每個六年級才大規(guī)模上課外班的孩子背后都站著一對“非主流”的父母。

而“非主流”的父母在人們眼中就像孫女士那樣:最初是想給孩子提供素質教育,他們甚至很不齒那些“搶跑”家長的行為。

直到某個“刺激”出現(xiàn)。

在孫涵家,這個“刺激”不久前剛剛出現(xiàn)。孫涵一家參加附近一所中學的開放日,本以為大家都像他們一樣來隨便看看,沒想到很多家長都為孩子準備好了精美的簡歷。“簡歷的厚度來自一個個耀眼的獲獎證書。”孫涵的媽媽劉斌說,她第一次有了“內(nèi)心無比慌亂”的感覺,“這種感覺就是雖然知道終點還沒有到,但是卻能明顯地聽到別人的腳步聲已經(jīng)在很遠的前方。”劉斌說。

人人都在“搶跑”也就沒有所謂的搶跑了,“有錢的有產(chǎn)業(yè)的都在拼命讀書補課,我有啥資本素質教育?”這是一位上海的“非主流”媽媽的感悟,凡是六年級才發(fā)力的父母都是看不清形勢的。

“搶跑”的家長焦慮,“搶跑”的孩子也確實辛苦,但是他們的焦慮和辛苦是用了五六年時間來釋放的,而那些起初沒“搶跑”現(xiàn)在想“逆襲”的家長和孩子,則要用一年時間趕上別人五六年跑出的距離,壓力能不大嗎?只能是家長更焦慮、孩子更辛苦。

“當下做父母的常常伴隨罪惡感,好像給孩子的太少。因為全天下都會告訴你沒有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來自臺灣的教育專家郭靜晃在第十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說。

應該說這是家長焦慮感的根源之一。無論“搶跑”的家長還是“放棄療法”的家長,本質上是一致的,他們普遍“沒有自信”,就很容易被別人的行為左右,所以,無論家長曾經(jīng)擁有怎樣的教育理念,一旦覺得“問題可能出在自己身上”,馬上就會掉轉槍口、轉換陣營。他們還普遍“覺得給孩子的太少”,這會讓家長對孩子過度關注、過度籌劃,以致在焦慮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高知家長最愛規(guī)劃孩子最焦慮?家長的焦慮被利用

長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校校長武建謀在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也舉了一個例子,一對清華大學畢業(yè)的父母在湖南一所大學任教,因為自己畢業(yè)于名校就斷定孩子一定能像他們一樣。結果,孩子的成績不僅沒能名列前茅,而且僅能排到年級的100名左右,“其實有這個名次已經(jīng)不錯了。”武建謀說,父母卻硬逼著孩子考進前十名。母親越逼迫,女兒越叛逆,到最后母女倆出現(xiàn)強烈的對抗,母親甚至舀了抽水馬桶的水從女兒頭上淋下來。

雖然武校長所舉例子有些極端,但是確實一些高知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表現(xiàn)得尤為“較勁”。

“我們學校附近有大學和研究所,家長是高知的比較多。我其實最怕這種家長,他們最愛規(guī)劃孩子。因為學習能力強接觸了很多新觀念,他們也最容易在各種教育理念中搖擺不定而產(chǎn)生焦慮,結果弄得孩子狀態(tài)也不穩(wěn)定。”海淀區(qū)某所知名小學四年級的劉老師說。

“其實,所有的規(guī)劃都是徒勞的,有太多的不確定性。父親(馬季)給我規(guī)劃了好多東西,我覺得沒有一件能夠實現(xiàn),他沒有規(guī)劃的東西或者嚴格禁止我做的事情,到最后因為遺傳的力量或者其他的什么原因,反而在我身上實現(xiàn)了。”北京米未傳媒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奇葩說》主持人馬東,在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與新東方創(chuàng)始人、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進行對話時這樣說。

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這種規(guī)劃就顯得更加具有不確定性,而對不確定性進行規(guī)劃的過程一定會產(chǎn)生更多的焦慮。

正當家長們一頭扎進自己的焦慮中時,這種焦慮卻被悄悄地利用了。

很多家長正是被培訓機構打出的標語擊中了軟肋:“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卻還在觀望”“暑假是用來超越的,不是用來玩耍的”……

一些“非主流”家長也是被老師的一句“別的孩子都在‘搶跑’了,您的孩子準備什么時候跑?”“再不跑,你的孩子就被甩下去了”等論調陷入了更深的糾結。

就這樣,家長的焦慮被某些老師、培訓機構當成了有力的武器繼續(xù)制造出更大的壓力和焦慮。

家長迷茫孩子怎么可能清醒?家長要適時給自己下臺階

不過,在一些專家看來,有的時候家長的焦慮完全是自找的。

周成剛介紹,自己的孩子是個90后,孩子小的時候周圍人也在報各種培訓班、特長班,周成剛也想讓孩子學點兒特長,但是孩子就是不想學。直到孩子上中學的時候,“突然有一天他跟我說想學鋼琴了,其實我知道他可能是覺得會彈琴的男孩很酷,但是不管原因是什么,這是他發(fā)自內(nèi)心的愿望,到現(xiàn)在他仍然在堅持學”。

“人這一輩子,誰也沒辦法不去比較,人終其一生可能都會在焦慮中。”周成剛說,俞敏洪老師的孩子能上“藤校”,我的孩子卻上不了,我也會焦慮。

“關鍵是,在焦慮襲來的時候家長還要學會適時給自己找個臺階,當回阿Q。”周成剛說,比如,別人的孩子上了“藤校”,我的孩子雖然沒能進“藤校”,但是我的孩子快樂。再比如,別人的孩子大學畢業(yè)后進了投行,我的孩子沒進,但是也許我的孩子情商更高……

其實,專家苦口婆心所說的無非是讓家長們在低頭焦慮的時候還能抬起頭來冷靜思考,厘清問題、理出頭緒。

“我們心中需要有一方明鏡,這方明鏡就是準則,是正確的生活觀、世界觀、家庭觀和成功觀。家長尤其需要保持清醒,保持初心。要知道家長如果迷茫了,就會影響孩子可能清醒的前行。”周成剛說。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樊未晨 實習生 竇紅飛

專題新聞
  • 唐山廣播電視臺少兒新春喜樂會錄制圓滿成功
  • 心中的寶塔山
  • 說說寶應彭城堂劉氏
  • 殘疾人奉獻愛心 重陽節(jié)慰問老人
  • 2017寶應青年千人毅行開始啦!一起邂逅這一道最壯觀的風景
  • 寶應微電影《歸途》讓“太平洋警察”火起來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052421   蘇ICP備15046309號-1

Copyright © 2017 Shenyang Radio and TV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