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彭城堂劉氏,據(jù)清朝乾隆和光緒末代的老家譜記載我劉氏系漢室楚元王劉交后代,由漢以來,初隸彭城繼復入山西洪同,適趙宋建炎紹興間,鼻祖后付公官于淮南(揚州御史臺付公劉楫),自洪同徙居寶應,落戶在寶應北鄉(xiāng)龍首村,開始建立莊園,不久就遭兵亂戰(zhàn)爭,臺付公莊園被毀,成為廢墟,后來因此叫臺墟莊,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至十三世以后,子孫繁衍,由一門分成六門,人口分別遷至縣城和東鄉(xiāng),由天平、魯垛、獐獅蕩、官莊等地。到清康乾時代,劉氏出了不少名人,進士,其中突出的是六門劉師恕父子進士,進京為官,劉師恕歷任國子監(jiān)祭酒禮部侍郎兼順天府尹,都察院左付都御史、順天主考,授工部右侍郎內(nèi)國學士,還協(xié)理直隸總督事。他的故居在寶應縣南街,室內(nèi)有乾隆賜寫的福字堂,門前立有石牌坊。
劉師恕的墓在寶應曹甸陶河,多年失修,直到解放后90年代后世子孫為其重修并被立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寶應彭城堂劉氏的第一名人。
彭城堂劉氏已有近三百戶近千人口,后代子孫也不錯,出了不少縣、局干部和文人學子。
彭城劉氏家譜有兩部,一部是清乾隆和光緒年代修的老譜,一部是九十年代后人續(xù)修,譜上把歷代門弟人物都基本記錄,但清末民初的一段空白不少無法彌補。老譜已重印補發(fā)各門,并送博物館保存。
按劉氏宗譜規(guī)定,到23世開始后代子孫排行都有明文規(guī)定,也按門發(fā)放,從23世起,排行為:世、開、其、澤、肇、啟、熙、昌、景、曰、恩、慶、乃、克、重、康、江、漢、朝、宗,能否完全執(zhí)行,還很難說,但愿尊重
歷史,尊重祖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