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民生 > 正文
直播買貨收到后發(fā)現質量堪憂 帶貨亂象亟需監(jiān)管處罰
2020-06-18 10:15:37來源: 工人日報

隨著直播帶貨的興起,貨不對板、質量堪憂、售后維權難等投訴逐漸增多。業(yè)內人士透露,直播間刷單炒信已形成一條黑色產業(yè)鏈;一些主播帶貨前不看商品質量,和商家一起欺騙消費者,而平臺為了保流量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當前針對直播帶貨還存在缺乏監(jiān)管、處罰力度不夠等問題。

號稱賣的是“草原鵝”,到貨后才發(fā)現是普通鴨;熱銷的陽澄湖大閘蟹其實是口感并不相同的“狀元蟹”;主播在直播里稱推薦的產品獲得“諾貝爾化妝學獎”……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直播帶貨又火了一把。而拋開濾鏡、卸掉美顏后的一些網紅單品在到達消費者手上后,出現貨不對板、質量堪憂、售后維權難等廣受詬病的問題。直播帶貨頻頻“翻車”,主播、商家、平臺,誰來擔責?直播帶貨中的亂象如何規(guī)范和監(jiān)管?

80克的蛋黃酥到手變45克

6月3日,有網友在社交媒體發(fā)文稱,在一知名網紅直播間看到其展示的蛋黃酥個大飽滿、色澤光鮮,但該網友購買后收到的實物卻是“賣家秀與買家秀的區(qū)別”:貨不對板,大小嚴重縮水。

對此,商家解釋稱,6月3日售賣的是45克/顆定制款,與常規(guī)款80克/顆不同,價格也便宜了許多。不少網友并不買賬,有人評論認為該直播存在虛假宣傳,稱收到的蛋黃酥不僅外皮破碎且味道不好,找到客服投訴后也沒有下文。目前該商品在淘寶店鋪上已下架。

此類事件并非個例。記者在互聯網投訴平臺發(fā)現,針對直播帶貨的投訴包括品質沒有保障、虛假宣傳、一直不發(fā)貨、售后退款難等問題。來自中消協(xié)5月發(fā)布的《“五一”小長假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監(jiān)測期內,共收集網絡購物類負面信息66798條,網紅帶貨、直播帶貨成為網絡購物新方式,虛假發(fā)貨、商品質量問題、售后服務問題反映較為集中。

湖南的沈女士經常通過直播買鮮花。她告訴記者,主播會通過下架商品,換個店家或新的鏈接等方式,使消費者看不到之前的評價,“只能去直播間發(fā)言,有的主播讓找客服售后,有的主播裝作看不見,而有的還會說些難聽的話,說你是來搗亂的。”上海的張女士則遭遇一家賣鞋的直播間遲遲不發(fā)貨,售后客服則玩起了消失。

防范、取證、監(jiān)管都有難度

據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截至2020年3月,電商直播用戶規(guī)模達2.56億,占網購用戶的37.2%。

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會長、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邱寶昌認為,互聯網的聚集效應、粉絲效應、放大效應使網紅主播帶貨推銷商品的作用遠超名人代言的廣告效果。

“如果對直播帶貨不加以合理引導與規(guī)范,會對市場秩序有很大影響。”邱寶昌指出,一些刷評論、利用無理由退貨刷單虛標成交量等行為屢禁不止。

夏雨(化名)在深圳從事MCN機構與商家品牌對接服務。他告訴記者,MCN機構以網紅粉絲量、以往帶貨數據、活躍度等與商家談合作報價,一般是先收“坑位費”,再加分成比例。

“交10萬元的‘坑位費’就保證賣10萬元的貨,但是不保證退貨率。”夏雨說,“有一條黑色產業(yè)鏈專門刷人氣和刷單。本質上賺的就是商家的品牌推廣錢,然后以帶貨為幌子讓商家入局。”

記者在電商平臺和QQ群里都發(fā)現有提供刷單服務的交易,業(yè)務多樣,分門別類“明碼標價”。“各種直播間業(yè)務,一手價格,低于市場價,真人粉絲互動,刷動態(tài)評分……”“真人慢刷粉絲1000個130元,熱門播放量每1000個3元,真人評論4元10個”。

種種亂象的背后反映出直播帶貨缺乏監(jiān)管、處罰力度不夠等問題。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有主播帶貨前不看商品質量,和商家一起欺騙消費者,“即便事后發(fā)現做了封號處罰,也可以很快換個號卷土重來,而平臺為了確保流量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也指出,主播和商家法律意識薄弱,違法成本較低。此外,直播具有即時性,事前很難防范,事中也很難取證,更多的是事后通過舉報、投訴等解決,監(jiān)管起來也有難度,缺少監(jiān)管手段和經驗。

目前缺乏明確的法律規(guī)范和界定

直播帶貨涉及主播、商家以及平臺等多個主體,出現售后問題,消費者到底該找誰?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目前,直播帶貨沒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范和界定,業(yè)界也有不同解讀。

趙占領認為,直播帶貨本身雖沒有明確的法律定義,但是按照直播帶貨的表現形式來看,符合電子商務法中所規(guī)定的電子商務的概念,受電子商務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廣告法等約束。

直播帶貨“翻車”,主播有沒有責任?趙占領分析了主播承擔法律責任的兩種情況:“一是為自己經營的產品宣傳,這種情況下,其角色是產品銷售者,若宣傳內容虛假,則涉嫌構成欺詐,需承擔假一賠三的法律責任;二是為其他商家做宣傳,這種情況下,其角色是廣告經營者及廣告發(fā)布者,需要對作為廣告主的商家廣告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盡到審查義務,否則對此承擔連帶責任。”

在朱巍看來,現有的電子商務法沒有區(qū)分網絡服務提供者和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他認為,直播平臺表面上是網絡服務提供者,但在實際操作中,一定程度上可轉化為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主播身份也從網絡服務使用者成為平臺內經營者。

“但這一部分在法律上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銷售行為中的宣傳是否算廣告行為、平臺責任如何劃定也有爭議。”朱巍建議,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牽頭制定具體的實施規(guī)范,將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新業(yè)態(tài)納入,按類別詳細劃分,對平臺進行分類監(jiān)管。

今年4月,58名網絡主播被禁止5年內在全行業(yè)注冊和直播,黑名單制度成為拉緊行業(yè)規(guī)范的第一道防線。6月5日,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等8部門表示將啟動為期半年的網絡直播行業(yè)專項整治和規(guī)范管理行動,其中包括對網絡直播帶貨管理規(guī)則的探索和實施。

近日,中商聯媒體購物專業(yè)委員會將牽頭起草行業(yè)內首部全國性社團標準《視頻直播購物運營和服務基本規(guī)范》和《網絡購物誠信服務體系評價指南》兩項標準,或使直播帶貨有規(guī)可循,迎來標準化發(fā)展。

“在法律出臺之前,行業(yè)制定規(guī)范和標準規(guī)范從業(yè)者行為是好的開始。”邱寶昌表示,“但是更需要法律的強制力,不斷完善修訂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使之能適應技術的發(fā)展和交易形式的變化。”

關鍵詞: 直播買貨 質量堪憂 直播帶貨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qū)飄起幸?!澳晡秲骸? /></a></li>
                                                    <li><a href=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zhàn)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